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

       您现在的位置: 首页 > 岳西翠兰 > 正文
最 新 热 门
 冯立彬县城设店推介岳...
 岳西县茶园遭遇罕见“...
 首届“岳西翠兰”茶文...
 冯立彬制作手工茶声名远扬
 岳西翠兰手工制作技艺...
 市农委主任戴德民到礼...
岳西翠兰概述
作者:舒寒冰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:2017-08-31 16:08:12
岳西翠兰,全国名茶,属绿茶类。创制于19831985年。产于安徽省岳西县。

(一)自然环境

岳西于1936年建县,由原属舒城、霍山、潜山、太湖四县边陲地区组成,因位于天柱山(古称南岳)之西,故定名岳西县。

地质地貌  县境位于北纬30°39'31°12',东经115°50'116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°33'之间,地处大别山腹部。土地总面积237080.28公顷。土地分布为:林地177850.87公顷,占总面积的75%,耕地24044.7公顷,占10%,形成“八山半水一分田,半分道路和庄园”的地貌。全县呈西北居高、东南、西南临下的阶梯地势,按等高线划分为中山,低山及河谷三种类型,以中低山为主体。是一个纯山区县。

中山地带  海拔10001755米。陀尖(1751),多枝尖(1721),天河尖(1755),白马尖(霍山县境内,1774)等高峰构成大别山的主峰群。多枝尖向东经公界尖、黄毛尖、铜安寨、丛毛尖等连成大别山东段江淮分水岭,把全县分为南北两大坡向。多枝尖经陀尖向南,沿明堂山,妙道山,四望山一线,形成大别山南坡分水岭(潜水与长河)。两条不同走向的山脉组成岳西县近似“T”形山川骨架,其中1000以上的山尖236个,1500以上山尖17个。称得上群山巍峨,千峰竞秀,中山中夹有低山盆地。该区既是岳西县的木材产区,也是岳西县名茶的主产地。中山区面积70300公顷,占全县总面积的30%

低山地带  海拔5001000米,由中山分脉和中山山麓构成以低山为主体,间杂河谷地形与低山荒地。总面积158300公顷,占全县面积的66.5%。该区是果木林、新炭林的基地,名优茶、大宗茶的主产区。

土壤  岳西茶园土壤成土母质主要为酸性结晶岩类风化物,占总土壤面积的98%;主要岩石种类为:正负变质岩的各种片麻岩、混合岩、花岗岩;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、石英、斜长石、二云母、角闪石等。发育成的土壤多为中壤至重壤质地,耕种土壤多为含轻、中、重石质的砂壤至中壤,具有“粗骨”和“薄层”的特点,酸性至微酸性反应,pH5.05.4,土壤全钾含量较高,但全磷含量较低。海拔800以上为山地棕壤,海拔100800米为麻石黄棕壤。茶园土壤以麻石黄棕壤为主。土壤有机质含量0.4%12.07%,平均为2.01%;全氮含量平均0.077%;速效磷含量平均2.4毫克/千克,速效钾平均含量76毫克/千克;土壤养分随海拔升高而上升。极品岳西翠兰产地石佛寺茶园海拔1000,其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海拔较低的其他茶园,见表1

1

茶园名称

海拔高度

(米)

有机质(%

速效磷(毫克/千克)

速效钾(毫克/千克)

备注

石佛寺

1000

2.642.28

1826

4877

翠兰主产地取样土均为060厘米处

花墩

450

2.160.31

5至微量

31108

气候  属北亚热带大陆型湿润季风气候区,气候特点:光照充足,雨量充沛,气候温凉湿润。但由于地形的差异,引起微地域变化,垂直差异较大,形成水热再分配的显著特征。

据岳西气象局(海拔434)近30年统计资料,年平均气温14.51月份平均气温2.1>10以上的年活动积温4561.1。无霜期212天,初霜日为1029,终霜日为330,个别年份最晚出现在414。随着地形海拔升高热量相应减少,每升高100,气温下降0.48,海拔200的河谷盆地,年平均气温15>0的总积温5549.6,海拔800处年平均气温12,总积温42004500℃。由于处于北亚热带的边缘地带,季风气候显著,冬季常受北方强冷空气不断侵袭,春季晚霜的影响,茶园56年发生一次周期性的冻害。

降雨  岳西处于大别山多雨区的中心地带,在海拔400的县城所在地,年平均降雨量为1420.9毫米,月降雨大于100毫米39月,降雨总量达到1182.3毫米。年平均蒸发量1388.9毫米,低于全年降雨量,以27月份最为明显。降雨随海拔升高而增加,以长淮分水岭,潜水与长河分水岭为中心,形成该县降雨中心,年降雨量达到1800毫米。石佛寺等名茶区年降雨1700毫米以上。全年日照2091.1小时。名茶采制45月份,每天日照时数分别为5.175.77小时。年雾日36.6天,最高88天,居全市各县之首。充沛的降雨,较小的蒸发量,为该县具有湿润气候的典型特征,十分适宜茶树喜湿耐荫的生理特点。

植被  岳西植被处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暖温带落叶林的过渡带,属常绿落叶混交林带,由于地理垂直差异,气候多样。因而植物种类繁多,资源丰富,为全省主要生物基因库之一。境内有植物2000多种类,其中乔、灌木树种600多种,与美洲相似,为欧洲的一倍多。江淮分水岭北坡以针叶树种,落叶栎类为主,混生少量常绿阔叶树种,南坡则为针叶、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生区。海拔800以上为黄山松和落叶阔叶树种;650800米黄山松、马尾松及落叶阔叶混生;650以下为马尾松,常绿落叶混交林。岳西县是实现安徽省“五八”绿化达标的最早县之一,全县森林覆盖率70%。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——鹞落坪自然保护区,国家级森林公园——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。

岳西茶园由于分布在这种植物种类丰富,土壤质地疏松,气候温凉湿润的优越环境中,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,特别是含氮物质的积累,所产茶叶就具有优良的内质。

(二)茶树品种

1、茶园面积及分布

岳西茶叶栽培历史悠久。据《茶经》记载,唐代安徽有两大茶区,其中淮南茶区包括舒州(现在的太湖、潜山县),寿州(现在的六安、霍山)。岳西南部茶区建县前属潜山、太湖县管辖,而北部茶区属霍山管辖,相传包家乡的石佛寺,是岳西茶叶源地之一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,全县茶园面积933.3公顷,产茶22.5万千克。1958年茶园面积增加到1372.2公顷,产茶37.5万千克。三年“自然灾害”后,茶园面积下降到404.4公顷,产茶15.12万千克。70年代,开始投放支农资金,鼓励农民种茶,这一时期是全县茶叶的中兴时期,10年中,面积净增了1679.5公顷。到1980年,全县茶园增加到4149.6公顷。进入80年代,以改造低产茶园为主,茶园面积维持在3600公顷左右。90年代,改造低产茶园与发展新茶园(特别是良种茶园)并重,到1999年底,全县茶园达4266.7公顷,茶叶总产达到13.75万千克,面积、总产分别比1949年增加357.3%511.1%

2、茶园面貌

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。一类是1949年前遗留下来的树老丛稀茶园,面积900公顷,占茶园总面积20%。二是60年代末及70年代发展的以乡村茶场为主的集中成片茶园,面积约1700公顷,占总面积40%。三是8090年代以户为主发展的相对集中成片的条栽茶园,占总面积的40%

茶园在海拔2001100米均有分布,尤以400900米居多。按《安徽省茶叶区划》划分标准,岳西茶区分为大别山中部和大别山南部两大茶区。大别山中部茶区,即大别山的里山区,位于大别山腹部,千米以上的山峰主要分布在该区境内;茶园主要分布在高峰下的山腰、山间缓坡地和盆地。茶园是处在一种崇山峻岭,云雾缭绕,丛林密布,溪水潺潺的优良环境中。该区域分布有414乡,茶园面积3000公顷,占全县茶园的2/3以上。岳西翠兰80%产于该区域内,优质品全部产于该区。极品岳西翠兰的产地石佛寺就座落于该区域的包家乡,茶园所在地与大别山主峰白马尖直线距离仅6公里之遥。

3、茶树品种资源

1980年至1982年,安徽省农业厅组织对茶树地方品种资源进行调查,岳西包家、头陀是重点调查对象;1989年安徽省茶叶研究所、安庆市农业局、岳西县农业局三家联合在包家等地开展“岳西茶树品种资源利用”和“大别山区早生、优质、抗寒茶树新品种选育”工作。从而初步查清了岳西县茶树地方品种资源组成类型,形态特征、物候期、品质特点以及抗逆性等,并于2000年选育出省级良种“石佛翠”、“石佛香”。

类型组成  岳西茶树品种以灌木型中叶类中芽种为主体类型,占群体组成的70%以上;其中以包家石佛寺椭圆类型中叶种的典型性(指种性和纯度)最为突出,其主体类型品种占群体组成的80%以上。

形态特征  植株中等大小,树姿半开展。叶片长79.4厘米,叶宽34.4厘米,椭圆形,叶面隆起,叶色浓绿。13叶长78厘米,13叶百芽重50左右。

物候期  春茶萌动期三月下旬(海拔600处现观观测,下同),三叶展期四月中旬。早生品种春茶展叶期与龙井43号相同,而迟芽种开采期要到“五一”前后。

品质特点  岳西茶叶品质优异,早已闻名遐迩。《潜山县志》载:“潜山多茶,近六安者佳”。霍山县志载:“南乡茶优异多入贡。”两志所指产地,分属岳西现在的姚河、包家、黄尾一带。民间流传的大别山三棵半茶(指优质茶所在地)岳西占一棵半,为包家石佛寺一棵,青天明山寨半棵。用岳西当地品种制作烘青样,香气清香,略带花香,滋味鲜爽,叶底肥壮。而用当地优良品种的代表石佛种制作名茶,烘青、炒青、黄大茶质量均属上乘。1985年至1992年用石佛种制作岳西翠兰名茶样,色泽翠绿鲜活,香气清鲜持久,滋味鲜醇,曾多次作为送农业部参评样品。

生化成分  氨基酸含量高,其他内含物含量适中,是岳西茶树品种内含生化成分的共同特点。氨基酸含量均在4%以上,其中5%以上占相当比例,少数品种达7%以上(表2)。

2  岳西茶树品种化学成分分析表

 

氨基酸

总量(%

茶多酚

%

水浸出物

%

咖啡碱

%

化验时间、单位

乐道中叶种

6.1767

27.3379

43.7532

 

1982

祁门茶科所

石佛椭圆类型中叶种

5.1774

28.08

44.79

3.8

1990.6

安徽省农科院

石佛8903单株

7.3264

24.42

41.85

3.66

1990.6

安徽省农科院

色度测定  用岳西石佛种制作岳西翠兰,明亮度和绿色值方面均居原安庆地区名茶之首。

(三)采制技术

采摘  特级岳西翠兰标准为12叶初展,时间为开园后第一、二批鲜叶,芽叶长3厘米左右。特级以下为12叶展(芽叶长3.5厘米左右);每500一级岳西翠兰干茶约需芽头1.2万~1.5万个。特级至一级岳西翠兰鲜叶,除做到严格按照芽叶标准、大小均匀外,还要做到“四不采”,即不采病虫及冻伤叶,不采对夹叶,不采紫色芽叶,不采鱼叶。鲜叶采回后经拣剔,除去不符合标准的芽叶,放在竹匾上薄薄摊放。晴天摊放3小时以上,雨水叶5小时后,待表面水散失,发出清香方可付制。

杀青  铁锅中进行,锅温达到120130℃,即鲜叶下锅听到轻微爆炸声为适度,每锅投放鲜叶,特级至一级50100克。一般用单手翻抖,掌握高温快杀,要求手法干净利索,捞净,抖散,杀匀,杀透,当青气消失,清香出现时即可;杀青结束前,朝一个方面翻炒,稍加理条出锅,时间约3分钟。

整形  杀青适度的鲜叶,及时转入第二锅整形,此时锅温8090℃,杀青叶下锅后,前期以翻炒为主,后期边炒边整形,当鲜叶失重45%50%时出锅。

初烘  工具为烘笼,燃料为净栗炭。当温度达到110时,将整形鲜叶薄摊于烘笼上,掌握高温勤翻,每隔12分钟翻一次,翻叶时应将烘笼拿下来翻。约六至七成干时,下烘笼摊凉1小时左右。足火:采用文火慢烘,烘顶温度50,中间仍需翻叶,防止干湿不匀,约八成干时,摊凉12小时,再烘至足干。

随着岳西翠兰生产量不断扩大,劳力和经过培训的熟练制作工人均不能满足需求,部分地方开始采用机械制作,杀青用滚筒,整形用整形机,烘干采用烘笼或烘干机,但品质仍不及熟练技工手工制作,现正在进一步攻关改进,目前高档翠兰仍用手工制作。

(四)名茶产销

据《中国名优茶选集》载:1980年以前的黄芽主要分布在大化坪、白莲岩、太阳三个乡。这些乡与岳西县的包家、黄尾乡等地接壤,在未划归岳西县属以前归霍山管辖,现时头陀、黄尾等地所产特级“小兰花”与“霍山黄芽”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。《岳西县志》载:“清时,贡芽数量剧增……”。“民国时期,黄大茶销路通畅……”。因此,岳西茶叶产品演变是:贡茶(黄芽之类)—黄大茶—绿大茶—炒青—小兰茶—岳西翠兰—岳西翠尖。

岳西名茶创制经历了两个阶段:

第一阶段:1983年至1984年,县农业部门组织重点茶区茶叶技术干部,分赴各地开展新名茶的研制,由于无任何制作工艺和样品可供借鉴,只能利用原有的地方名茶“小兰花”的制作工艺,所制作出来的茶叶样品基本上还属“小兰花”的范畴,只是档次有所提高。

第二阶段:1985年春,原安庆地区农业局与县农业局科技人员,根据农业部和农业厅对创制名优茶有关标准要求,共同商定名茶创制方案,并确定了以下原则:①保持原有地方名茶“小兰花”翠绿色泽,进一步提高色泽一致性,鲜活度。②确定芽叶标准为12叶初展,改变原来芽叶标准不一致状况。③改进制作工艺,保持形状一致性。④选定海拔较高的包家石佛寺、姚河的黄树、香炉等优质茶区作为名茶制作点,改变过去各茶区自行分散的研制方式。⑤组织精干的技术人员打攻坚战

  • 上一篇文章:岳西翠兰手工制作技艺专题片文稿

  • 下一篇文章:岳西翠兰
  • 关闭窗口

    版权所有:安徽礼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:0556-2178393 13865143351 技术支持:岳西创联网络公司 备案号:皖ICP备10009842号 管理登录